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?__biz=MzI4NDY1MDI2Mg==∣=2247494199&idx=2&sn=531c5ee9ab74cbf99352473f0ba00716&chksm=ebfa944edc8d1d5805c07799ece9765aecb8241245fb33706df883b571ccdfbee07e467ec09e&scene=21#wechat_redirect
https://blog.csdn.net/yucaixiang/article/details/90239817
前言
在软件工程中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应对需求日新月异的变化,但是繁琐又复杂的需求迭代又是不能提前预料的,那就要为未知的变化做好准备,但是想想就觉得复杂,而且实现起来也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,但好在有前人已经给我们提出了非常好的设计原则、设计模式,来应对(封装)未知的变化,你所要了解的就是充分的理解这些东西,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。
设计模式六大原则
单一职责原则(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)
开闭原则(Open Closed Principle)
里氏替换原则(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)
迪米特法则(Law of Demeter)又叫“最少知道法则”
接口隔离原则(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)
依赖倒置原则(Dependence Inversion Principle)
总结
- 单一职责:告诉我们实现类要职责单一
- 里氏替换原则:告诉我们不要破坏继承体系
- 依赖倒置原则:告诉我们要面向接口编程
- 接口隔离原则:告诉我们在设计接口的时候要精简单一
- 迪米特原则:告诉我们要降低耦合
- 开闭原则:是总纲,告诉我们要对扩展开放,对修改关闭
单一职责原则
单一职责原则内涵:
单一职责原则是针对类来说的,即一个类应该只负责一项职责。
例子 1:
如类 T 负责两个不同职责:职责 P1,职责 P2。当职责 P1 需求变更而改变 T 时,可能造成职责 P2 发生故障,所以需要将类 T 的粒度分解为 T1,T2。
例如,产品经理就是整理需求,程序员就是写代码,分工明确:
//产品经理 public class ProduceManager { //…整理需求}//勤奋的程序员 public class Coder { //…写代码}
大白话:
一个类干好自己应该干的事情,别越界而导致业务耦合。
好处:
- 类的复杂性降低,实现什么职责都有清晰明确的定义;
- 可读性高,复杂性降低,可读性自然就提高了;
- 可维护性提高,可读性提高了,那自然更容易维护了;
- 变更引起的风险降低,变更是必不可少的,如果接口的单一职责做得好,一个接口修改只对相应的实现类有影响,对其他的接口无影响,这对系统的扩展性、维护性都有非常大的帮助。
开闭原则
开闭原则内涵:
一个软件实体,如类、模块和函数应该对扩展开放,对修改关闭。
例子 2:
我们的公司里面有许许多多的程序员,无论男女都在认真的写代码。
但是有天我们的程序媛们觉得自己有“加工资的需求”。
此时,我们可以将这个动作抽象到新的接口里面,然后 FemaleCoder 去实现这个动作以完成拓展。
//公司工作 class Company{ private List
新的接口标识“涨工资的需求”:
//待遇福利 interface Salary{ //涨工资动作 void raise();}
修改新增的 FemaleCoder 类:
//程序媛 class FemaleCoder implements Coder, Salary{ @Override public void coding() { //… }
@Override public void raise() { //…我要加薪 }}
UML 图:
大白话:
对增加新功能代码时,尽量保证不修改已有代码,然后将扩展的代码增加到项目中
好处:
- 开闭原则非常著名,只要是做面向对象编程的,在开发时都会提及开闭原则
- 开闭原则提高了复用性,以及可维护性
里氏替换原则
里氏替换原则内涵:
所有引用基类的地方必须能透明地使用其子类的对象。
遵循里氏替换原则,在子类中尽量不要重写和重载父类的方法。
举例子 3:
我们的子类程序猿 (MaleCoder) 和程序媛(FemaleCoder) ,同继承了基类程序员(CoderPeople)。
那么凡是程序员使用的地方,无论对于程序员还是程序媛,都应该可以无缝替换。
//写代码的人 class CoderPeople { public void coding(){ //… }}//程序媛 class FemaleCoder extends CoderPeople{ @Override public void coding() { //… }}//程序猿 class MaleCoder extends CoderPeople{}
调用点:
public class LiskovSubstitutionPrinciple { 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 //用 CoderPeople 的子类 FemaleCoder 的实例来替换 CoderPeople 的实例,程序工作正常 working(new FemaleCoder()); } private static void working(CoderPeople shape){ System.out.println(“开始写代码”); shape.coding(); System.out.println(“结束写代码”); }}
UML:
大白话:
里氏替换原则首先突出的是面向对象的三大特性之一:“继承”。它要求我们去遵守,是因为不遵守导致的代价太大了。
使用继承会给程序带来侵入性,程序的可移植性降低,增加对象间的耦合性,如果一个类被其他的类所继承,则当这个类需要修改时,必须考虑到所有的子类,并且父类修改后,所有涉及到子类的功能都有可能产生故障。
好处:
大大降低程序运行出错的概率。
接口隔离原则
接口隔离原则内涵:
客户端不应该依赖它不需要的接口;一个类对另一个类的依赖应该建立在最小的接口上。(原则中的接口,是一个泛泛而言的接口,不仅仅指 Java 中的接口,还包括其中的抽象类)
** 举例子 4:**
这个图的意思是:类 A 依赖接口 I 中的方法 1,方法 2,方法 3,类 B 是对类 A 依赖的实现;类 C 依赖接口 I 中的方法 1,方法 4,方法 5,类 D 是对类 C 依赖的实现。对于类 B 和类 D 来说,虽然存在用不到的方法(红色标记所示),但由于实现了接口 I,所以也必须要实现这些用不到的方法。
如果接口过于臃肿,只要接口中出现的方法,不管对依赖于它的类有没有用处,实现类中都必须去实现这些方法,这显然不是好的设计。
如果将这个设计修改为符合接口隔离原则,就必须对接口 I 进行拆分。在这里我们将原有的接口 I 拆分为三个接口,拆分后的设计如图所示:
注意:
可能会觉得接口隔离原则和之前的单一职责原则很相似,其实不然。
- 单一职责注重职责,而接口隔离原则注重对接口依赖的隔离;
- 单一职责是约束类,其次是方法,针对的是程序中的实现和细节;而接口隔离原则约束的是接口,针对的是抽象,程序整体框架的构建。
大白话:
定义接口时要权衡考虑是否可拆分多个模块中。
使用接口时要权衡考虑是否简化实现的接口列表。
好处:
- 使用多个专门的接口。专门的接口也就是提供给多个模块的接口。
- 提供给几个模块就应该有几个接口,而不是建立一个臃肿庞大的接口,所有的模块都可以访问。
迪米特法则
迪米特法则内涵:
一个对象应该对其他对象有最少的了解。
迪米特原则核心观念就是:类间解耦,弱耦合。
举例子 5:
这个例子中,我们知道 总公司经理 管理 总公司员工,分公司经理 管理 分公司员工。
下面的例子是符合迪米特法则的:
//总公司员工 class Employee{ private String id;}//分公司员工 class SubEmployee{ private String id;}//分公司经理 class SubCompanyManager{ List
下面的例子是不符合迪米特法则的,因为分公司员工对于总公司经理来说,是不需要知道的类:
//总公司经理 class CompanyManager{ //总公司员工 List
UML:
大白话:
一个类对自己需要耦合或者调用的类知道的最少,你类内部怎么复杂,我不管,那是你的事,我只知道你有提供好的公用方法,我能正常调用即可。
依赖倒置原则
依赖倒置原则内涵:
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低层模块,二者都应该依赖其抽象;
抽象不应该依赖细节,细节应该依赖抽象。
核心思想是面向接口编程。
举例子 6:
程序员喜欢搬砖,随着年龄和经验增加,从一开始搬的普通砖头,逐渐变为银砖,到后来慢慢变为金砖…
那么分析可以知道:程序员是高层模块,而“普通砖头”、“银砖”和“金砖”都视为底层模块。
底层模块
//砖头 interface Brick{}//石头砖头 class StoneBrick implements Brick{}//银砖头 class SilverBrick implements Brick{}//金砖头 class GoldBrick implements Brick{}
**
高层模块
//搬砖的程序员 class CoderMan{ void movingBrick(Brick brick){ //…. }}
如此一来,不管哪种砖头,程序员都可以搬了。(无论以后怎样扩展 Brick 类,都不需要再修改 CoderMan 类了)
CoderMan coderMan = new CoderMan(); coderMan.movingBrick(new StoneBrick()); coderMan.movingBrick(new SilverBrick()); coderMan.movingBrick(new GoldBrick());
UML:
大白话:
依赖倒置原则的核心就是要我们面向接口编程,理解了面向接口编程,也就理解了依赖倒置。
好处:
- 实际情况中,代表高层模块的 CoderMan 类将负责完成主要的业务逻辑,一旦需要对它进行修改,引入错误的风险极大。
- 所以遵循依赖倒置原则可以降低类之间的耦合性,提高系统的稳定性,降低修改程序造成的风险。
总结
文章主要参考书籍有《大话设计模式》和网上一些零散的文章,写出来的目的一方面是自己对这六项原则系统地整理一下,另外也因为设计模式对编程人员来说的确非常重要,笔试面试都会用得到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